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胡兀鹫 所属分类:自然地理 > 野生动物

胡兀鹫 青藏特有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属国家濒危物种。

  主要分布于manbetx3.0网入口西部、南部和东部,阿里的日土、改则也有分布。栖息在海拔3000~52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带,常在山村周围和城镇固定垃圾堆上寻找食物。头顶和后颈为白色,头顶周围有一圈黑羽,长有胡须,腹部为褐色。体长122厘米,体重10千克左右。每窝产蛋1~2枚,孵化期长达半年。因雏鸟出壳一般在寒冬季节,故繁殖率较低。manbetx3.0网入口西南部约有胡兀鹫1000只,2001年科学考察团在藏北纳木错首次发现其踪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胡秃鹫

  拉丁学名: Gypaetus barbatus

  别称: 大胡子鹫、胡兀鹫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秃鹫亚科

  属: Gypaetus属

  种: 胡秃鹫

  亚种: 3种

  分布区域: 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山地,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

外形特征


  胡秃鹫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背部和两翼暗褐色有细白色斑纹,尾灰黑色呈楔形。胡秃鹫的羽毛非常与众不同,自由生活的胡秃鹫的羽毛,当它在含铁的水中洗澡之后会变色。白色的部分会变成铁锈色,这样可起到很好的掩护作用。

  亚成鸟通体为深色,要5年才能完全成熟。胡秃鹫寿命可达40年。

  大小量度:体重3500-5600g;体长1000-1400mm;嘴峰51-54mm;翅780-860mm;尾540-630mm;跗蹠90-100mm。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在沟壑,和草原穿插的山脉间可见。在喜马拉雅山,可飞越超过8000米的最高峰。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山地分布较广,但欧洲地区受到较大威胁。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在沟壑,和草原穿插的山脉间可见。在喜马拉雅山,可飞越超过8000米的最高峰。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山地分布较广,但欧洲地区受到较大威胁。

  生活习性胡秃鹫的食物相当特别,主要以裸骨为主。胡秃鹫的食管非常有弹性,因此它可以吞下整块巨大的骨头(大至牛脊椎骨)。如果骨头太大,胡秃鹫会叼着它飞至50至80米高然后让它落下,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骨髓是它们90%的食物来源。

  胡秃鹫守着羊或羚羊的尸体。耐心等待,直到尸体软的部分已清理完毕,此时胡秃鹫会抓起属于自己的羊骨头,从50至100米高度跌落悬崖上的斜坡或岩石区,摔破这些骨头。它的喉咙宽70毫米,测量可以吞下直径高达35毫米至25厘米的整块骨头。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它们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甚至人类婴儿,或昆虫,海龟,蜥蜴。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不丹,中国,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莱索托,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蒙古,英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领,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南非,西班牙,苏丹,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灭绝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约旦,列支敦士登,黑山,塞尔维亚。

  重新恢复:瑞士

  旅鸟: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吉布提,德国,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黎巴嫩,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葡萄牙,罗马尼亚,索马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津巴布韦共和国。

繁殖方式

   
  胡秃鹫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孵化关系。胡秃鹫不仅会成对生活在一起,还会三只一起生活(两只雄性,一只雌性)。孵化期间这两只或三只鸟生活在一起并且共同照顾它们的鸟巢。这种三只鸟组合的原因不明。有一种说法是,两只雄鸟保护它们的鸟巢比一只要容易一些。胡秃鹫之间常常会为争夺最好的筑巢位置而争斗,很多情况下胡秃鹫会承接金雕留下来的巢穴。

  在秋天,可以看到胡秃鹫夫妻建设或管理自己的巢穴。胡秃鹫在其境内建几个巢,位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缝隙并且完全不受天气影响。被占用的巢分别在4或5年的时间间隔内使用。这样做是使鸟巢内积累的寄生虫消失和灭亡。巢穴位于海拔700到2000米的高度,通常在1500和1800米。所用的材料有多种,树枝、草,羊毛,动物毛,骨,皮片等。

  雌鸟每年产一或两窝,繁殖期在十二月至二月,孵化持续大约55至60天,一般由雌鸟孵化。幼鸟四个月后离开巢,活动力求贴近巢穴,仍是由雌鸟喂两个月。

  一般情况下,雌性胡秃鹫会生下两枚卵。第二只雏鸟会在第一只破壳一周之后出壳,并且要比第一只雏鸟小很多。这只小雏鸟实际上只是大雏鸟出现意外时的替补。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小雏鸟有时会成为大雏鸟的充饥之物。

种群现状


  19世纪后半期胡秃鹫从阿尔卑斯山地区消失了。首先是因为食物(野味和山羊)越来越少,再者是因为胡秃鹫遭到农民的驱赶,因为据说胡秃鹫不仅捕杀羊群,甚至吃婴儿。

  20世纪末,一个精心安排的吸引胡秃鹫的计划被实施,除瑞士之外,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参加了这项计划。1987年第一批胡秃鹫被在奥地利放飞。瑞士选择格劳宾登州的国家公园作为胡秃鹫的栖息地,这样可以避免距离过远带来的不便:因为一只1987年被在奥地利放飞的胡秃鹫,一年以后生活在600公里以外的法国境内。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