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用生命最后的时间书写脱贫事业

——追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玉树自治州玉树市苏鲁村第一书记弋肖锋

2021-01-13 10:44:22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程宦宁

分享:

弋肖锋带着氧气袋下乡。玉树市委组织部供图
 
  “肖锋,你要回村里的事情等你的病情有所好转再说吧?”
 
  “这事很着急、也很重要,不能再拖延了……”
 
  对弋肖锋的妻子普布卓玛来说,这是她和丈夫的最后一次对话。
 
  11月27日,和妻子说完这句话,玉树自治州玉树市苏鲁村第一书记弋肖锋就离开了家。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弋肖锋如此着急?
 
  原来在头天,弋肖锋就与同去扶贫点的高强村第一书记桑杰加和白玛村第一书记诺洋约定好,要去查实上个月动员3户牧民送孩子上学的落实情况。
 
  诺洋回忆说:“老弋干事非常认真,他说‘控辍保学’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敢有一丝马虎。仅有在校证明是不够的,必须走访牧民家和学校加以确认才放心。”
 
  然而,弋肖锋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家。
 
  他是牧民的贴心人
 
  听人说,弋肖锋个子很高,但是身形消瘦,颧骨突出,因为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加之后来的重病皮肤显得黝黑蜡黄……
 
  他是玉树市结古镇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法律系,从事基层法律工作35年。2015年,玉树市委组织部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要求选派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干部。就这样,弋肖锋被选派为第一书记。
 
  他先是被派到了玉树市小苏莽乡让多村,一年后调整至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闭塞的下拉秀镇苏鲁村。
 
  下拉秀镇地处青藏腹地,是青南地区地域面积最大的牧业镇,平均海拔4000米,苏鲁村则是下拉秀镇的人口大村,牧民居住分散,是玉树州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导致这里90%以上的村民系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传统小牧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
 
  这让刚驻村的弋肖锋一连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面对这块陌生的领域和难啃的“硬骨头”,弋肖锋这个“门外汉”静下心来从容应对。先从深入研究“精准”二字做起,从要义到内涵,从政策到步骤,反反复复琢磨了个透。
 
  待胸有成竹,弋肖锋开始深入群众。虽然苏鲁村户与户之间居住距离动辄几十公里,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挨家挨户走访。那段日子,每一条山路上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每一户牧民家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入户时,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从饮水安全到农村危房改造、从易地搬迁到生态环境、从产业培育到劳动技能培训、从教育支持到卫生扶贫、从社会救助到小额贷款,一遍又一遍地给群众解释。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牧民有了兴趣,时不时有人跑来问长问短:“书记,我家能否有一个生态管护员的指标?我家能享受到哪些国家的惠民政策?我去看病能报销多少医药费?”
 
  就这样,弋肖锋与当地牧民的心贴近了,他带领村干部和驻村队员走村入户,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几年下来,对每家每户人口组成、致贫原因、整村面貌等情况了如指掌。
 
  布帮玛是苏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也是弋肖锋生前经常走访的一户人家。如今,布帮玛是一名护林员,一个月有1800元工资,再加上一些其他收入,一年少说也有5万多元。
 
  布帮玛说:“我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有弋书记带领,平时我们就把他当成家里人一样。”
 
  他是冲在脱贫攻坚前线的“战士”
 
  几年的时间,弋肖锋已经从脱贫攻坚的“门外汉”变身成了有思路有办法的“行家”。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牧区的孩子们只有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祖辈的命运。这个思路在弋肖锋的脑海里异常清晰,将其放在扶贫工作的首要位置。百余次地走村入户,百余次地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家长们被他说动了,将草场上放牛的孩子、上山挖虫草的孩子纷纷送进了学堂。自此之后,苏鲁村的控辍保学率一直保持在100%。
 
  孩子们的事情解决了,弋肖锋又把目光聚集于抓党建带队伍,他要给苏鲁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脱贫致富工作队”。走遍全村每户家庭;只要是村级开会就坚持常态化学习;创新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精准扶贫”等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以至家喻户晓……
 
  如同一块跳板,一支好的队伍为脱贫致富提供了立足点,更生发出向上起跳的强韧弹性。产业带动、低保兜底、医疗救助……苏鲁村的好事儿不断“弹出”。
 
  为扩宽贫困户的增收途径,弋肖锋将苏鲁村的产业扶持资金分两部分使用,一部分资金分到镇产业扶持项目中,成立了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剩余部分为照顾居住相对分散的牧民,购买牧畜散养到家中。
 
  在,草原和牛羊才是牧民眼中真正的稀世珍宝。但是也面临牧民们舍不得牛羊出栏,遭遇自然灾害一下子打回原点的实际。为打破这一传统思维,提高牧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弋肖锋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到每家每户,认真细致地讲解惠民政策,说服牧民为畜牧参保。
 
  “人都没上保险,给牛羊怎么上?”
 
  “会不会真的赔钱啊?我先不买,先看看其他家。”
 
  ……
 
  就在这句句的“不接受”和质疑声中,弋肖锋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长达一年的游说跟动员,2018年村子畜牧保险达到了97%。2019年初青南地区雪灾中,苏鲁村牧民获得的畜牧赔偿款高达400余万元,挽回百分之九十的损失。
 
  大问题都解决了,可是让弋肖锋放不下心的还有,身居大山深处的27户牧民,他们没路没电没信号。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要靠人背马驮,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只能跑到山顶处用一部信号微弱的对讲机,有的牧户甚至仍在使用油灯照明。
 
  弋肖锋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开始一趟一趟跑发改、交通、住建等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在他的努力下,村子里终于多了两条22公里的通户公路,镇政府到苏鲁村的主干道也得以修葺完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牧户的家门口。看到这27户村民喜笑颜开,弋肖锋的心里也比吃了蜜还甜。
 
  他是病魔压不垮的“铁汉子”
 
  牧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可弋肖锋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
 
  2018年虫草季,连续两个月巡山、蹲点、劝返越界采挖群众,弋肖锋突然感到体力不支、呼吸不畅,甚至走路都感到困难。后来去医院诊断:原发性肝癌晚期,肝脏多处有恶性肿瘤。
 
  在医院经过短短二十几天的治疗,弋肖锋就待不下去了。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冲刺期,第三方评估、省级验收、国家级验收,几项大考摆在面前。弋肖锋深知,自己不在村里,很多事情都会停滞下来。
 
  “不管咋样,我必须回去!”包里装满药,车里带上氧气,打包备好的干粮,弋肖锋再次出现在苏鲁村的村民面前。
 
  这一去,又是两年。
 
  两年里,登记造册、查漏补缺、调整低保属性、核对人员信息等工作量有增无减,“肝病忌累”,这个医嘱早已被他抛至九霄云外。
 
  跟弋肖锋共事了五年的苏鲁村驻村干部让丁回忆道,工作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弋肖锋用硬物顶着肝区坚持工作,有时候只能服用超剂量的止痛药片。
 
  “最让我心疼的就是,今年的虫草季,他连续徒步巡山行走了几公里后,猛然一阵狂咳,我回头一看,他的痰里都带着血,我当时吓坏了,就劝他回家休息,可是休息了一会他就悄悄对我说,‘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身体我知道’,然后又继续巡山。”说到这里,让丁的声音哽咽了。
 
  就这样,弋肖锋一边与病魔对抗,一边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直到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